第63集-老妪的清净供养
视频播放:
音频播放:
说明: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
各位菩萨:
阿弥陀佛!
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,目前正在演述的是《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》单元。这一季,我们以佛典故事作为宣讲主题的动机,是想借由经典中所记载的小故事,以浅白易懂的方式来阐述佛教义理,让普罗大众对深奥难懂的佛法,有一些基本认识,进而能生起爱乐之心;乃至想要一窥佛法全貌,而进入正法门中修学,这也是我们正觉教团全体大众,最深的期盼和祝祷!
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说的故事名为“老妪的清净供养”。故事大意主要是在说明布施的心态和果报间的关系。故事内容是这样的:话说 佛陀带领阿难和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,有一天,朝著一座城市前进。而那个城主早已耳闻 佛陀的事迹,因此担心 佛陀到了城里之后,所有的人民都去归依佛,那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;想到这里,城主心里不免担忧了起来,于是下令:“如果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,就要课五百钱的税金。”
佛陀进城以后,就带著阿难去托钵,城里的居民因为担心沉重的税金,而不敢出来供养 佛陀。正当 佛陀托著空钵要出城时,一位老佣人正端著一碗腐败的食物出门准备丢弃;这时,这个老佣人看到 佛陀庄严的仪态,大放光明的金身,以及眉宇间散发出慈悲与安详,心里非常感动。但是待她仔细一看,却发现 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;这时,老佣人心里想著:“如此相好庄严的人,祂吃的一定不是普通的食物;而现在却委身在这里托钵行化,这正是祂的大悲心所在啊!”顿时,这一个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,想要供养 佛陀一些美味佳肴。但她因为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,心中感到既难过又惭愧,只好告诉 佛陀说:“世尊啊!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,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有,仅有的只剩下手上这一碗粗糙的食物,假使佛陀您不嫌弃的话,就请您收下吧!”佛陀看出她的虔敬以及那一分供养的清净心,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收下她所供养的食物。
就在这时候,佛陀微笑著,并且放出五色光芒照遍了天地,不久再从眉间收回这一道光芒。佛陀是已经证得究竟解脱的圣者,祂的一言一行都有著深刻的意涵,是不会无故而笑、无故而说的。而 佛陀方才的举动,让阿难感到不解。于是,阿难尊者便恭敬地请示 佛陀,是何因缘而微笑呢?佛陀问阿难说:“你刚才是不是看见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呢?”阿难回答说:“看见了!世尊!”佛接著说:“这位老佣人因为刚才的布施,往后的十五劫之中,她会生到天上去享福,不会堕入恶道之中。之后她会转生为男子,并且出家修道,最后成为辟支佛,证得无上涅槃,受大快乐。”
这时,有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,就对 佛说:“你虽贵为婆罗门,是净饭王的太子,但却在得到布施以后,撒了这样一个大谎。这一个老佣人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,竟然可以得到如此的果报,怎么可能呢?”等这一个人话一讲完,佛陀就伸出祂又长又宽的舌头,覆盖过脸直到发际;佛陀接著就问他说:“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记载,有这种舌头的人,你想祂会说谎吗?”那一个人回答说:“根据经典记载,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,他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;何况是能长到发际,那么这一个人的话,就绝对是可信了。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,为什么单凭这一点儿布施,就能获得如此广大的果报呢?”
佛陀接著问他说:“你可曾经看见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事情呢?”那个人回答说:“有啊!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看见一棵大树,居然能遮蔽五百辆车队,那树荫大得简直看不到尽头呢!这可说是稀有难得的吧!”佛说:“这一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?”那个人回答说:“大概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!”佛陀说:“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?那么宽大的树木,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而成。”那个人紧张地反驳说:“是真的啊!我没有撒谎骗人,那是我亲眼看见的。”
佛告诉这个人说:“刚才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?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,最后可以得到的大福报,和你遇到的情形不也是一样吗?即使树的种子是如此微小,却有著极大的果报。更何况如来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,福田是如此的广大,这样的事难道不可能吗?”这个人当下豁然开朗,赶紧五体投地顶礼 佛陀,忏悔自己的愚痴和傲慢。佛陀欢喜地接受他的忏悔,并慈悲地开示法要,由于一心听法的缘故,这个人马上证得初果须陀洹。证果之后的他,高兴地举起双手向大众呼喊道:“各位乡亲!甘露门打开了,大家为何还不赶快出来供养佛陀呢?”
城里的居民,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以后,蜂拥来到佛前表示欢迎和供养,并且异口同声说:“如果能够得到甘露法雨,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 佛陀以后,城主的那道命令自然也就失效了。后来,城主也向 佛忏悔自己的过失,并且和大众一起归依 佛陀,同时获得了清净的信心。
各位菩萨!故事讲完了,您是否意犹未尽呢?为什么老佣人供养这么粗陋的食物,却可以得到这么大的福报?您是不是想了解更多有关布施的心态和果报之间的关系呢?菩萨到底应该如何布施才是有智慧的布施呢?我们一起来看世尊是如何开示的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4云:【善男子!有智之人施有五种:一者至心施、二者自手施、三者信心施、四者时节施、五者如法求物施。善男子!至心施者,得何等果?若至心施者,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、琉璃、车渠、玛瑙、真珠、珊瑚、象马牛羊、田宅、奴婢、多饶眷属,至心施者得如是果。自手施者得何等果?自手施已,所得果报如上所说;得已能用,自手施者得如是报。信心施者得何等果?信心施已,所得果报如上所说;常为父母、兄弟、宗亲、一切众生之所爱念;信心施者加如是报。时节施者,得何等果?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;所须之物随时而得,时节施者,兼如是果。如法财施得何等果?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;得是财已,王贼水火所不能侵。】这一段经文,世尊为我们开示有智慧之人的布施有五种法相,并且详细说明由于布施心态的不同,所得的果报也大不相同。就如同前面故事中的老佣人一样,虽然是以粗陋的食物供养 世尊,但却是以至诚心、清净心、深信心亲手作布施,所以才可以得到如此殊胜的果报啊!
也就是说,佛菩提道的成就必须以福德作为基础;所以不管是三贤位的外门或内门六度万行,乃至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,都是以布施为上首。布施是一切人行菩萨道的资粮,福德资粮不够,想要见道是不可能的事,要修道那就更不可能了;修道的福德不具足,就无法往上进修;无法往上进修,当然也就无法成就佛果了。因此,菩萨们未来能否见道,乃至次第圆满修道成就佛果,都与布施所生的福德有极大的关系;所以 世尊才会详细为我们说明,布施的种种变相与因果之间的关系。
关于布施的种种法相与因果,世尊开示说:“有智慧的人行布施时,都要注意以下这五个法,因为这五法的具足或不具足,所得的果报大不相同。所谓五法:第一、要以至诚心来布施;第二、要自己亲自来行布施,不要假手于他人;第三、布施时要有信心;第四、要时节施;第五、要如法财施。”
我们接著为大家说明这五种布施,首先说明至心施。所谓至心施,就是布施的时候,要以至诚心来布施。然而至心,并不是意识层面想一想就算是,而是要从意根所展现的思心所运作出来,那才是至心;如果只是意识层面的,那是有布施而无波罗蜜——钱财是布施出去了,可是心里面却老大不情愿的,这就是有布施而无波罗蜜,这就不是至心。必须是从深心中确定布施的因果,心中决定不移,这才是真实的至心。以至诚心来布施时,未来世所可以获得的果报层面很广,不会只局限在某一种果报之中。譬如有人说:“我家什么都没有,就是有钱!”的确!他真的很有钱,银行存款很多,可是家徒四壁,什么都舍不得用;当他想要受用时,却有很多的遮障出现,使他无法享用成功。如果是至心施,则是家中什么财物都会有,所以多饶财宝、琉璃、象马、田宅,乃至多饶眷属,这就是至心施的美好果报,与不至心的果报,真是天壤之别啊!
第二是自手施。有了至诚心以后,再加上亲手去布施,而不是透过别人去布施,那就更好了!亲自布施会有什么果报呢?佛说以至诚心而亲手去布施的人,除了原来的财物果报以外,未来世所得的金银财宝等财物,都能随意自在地使用,不会受制于他人。譬如有些人很有钱,可是他没有办法随意动用,必须经过第三者同意才能使用。有的人是要父母同意,有的人是要子女同意,有人则是要非亲非故的某人同意才能动用;像这样的有钱,还真是用得很不痛快呢!所以除了至诚心布施以外,还得要亲手去布施,未来世所得的果报,就是不必任何人同意,自己就可以随意使用啊!
第三是信心施。也就是对布施的因果有信心,相信这一世勤于布施,未来世一定会得到广大的福德。如果能够绝对信受布施的因果,未来世不但会很有钱,而且你的父母、兄弟、亲戚乃至宗族,大家都会爱念于你,不会心生嫉妒说:“他凭什么会这么有钱?实在没道理!”所以布施时得要有信心,相信所作的一切布施,在未来世一定可以得到利益,乃至也有现世就能得到利益的。但是菩萨们最好不要冀望现世回收,因为现世所能回收的利息很少,应当留到未来世去。而且这一世既然有许多钱财可以布施,还想回收更多的钱财做什么?也用不著嘛!对不对?
第四是时节施。所谓时节施意思是说,正当众生需要时,你就像及时雨一样赶来帮忙;就像《水浒传》中的宋公明一样,都是在众生最需要时伸出援手。如果具备前面所说的至心施、自手施、信心施之后,再加上及时施,那未来世可以得到的果报是:本来手边刚好没钱,正需要一大笔钱财来作某种特别的事业,这时钱就刚好进到你的手中,这就是时节施的果报。如果过去世都像及时雨一样的帮助众生,当你正需要时,就会有人送钱过来,这就是所需之物随时而得,也是时节施的最好写照。所以布施时,不要像放马后炮一样,应该在别人正需要时,把握时间赶快帮忙,这样就能成就后世所需之物随时而得的殊胜果报。
最后是要如法财施,布施的财物必须是如法取得的。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,譬如是以偷盗或诈骗的方式取得钱财来布施,这就是不如法财施。如法财施,除了前面所说的果报以外,未来世还可以获得国王、盗贼、大水、大火、败家子等五家都不能侵夺的美好果报。另一方面的如法布施,譬如是以良好的五尘物品来布施,接受你布施的人,他的五阴得到滋养而获得寿命的增长,色身因而得到力气,使他的身心获得安乐,那他一定会对别人宣说你的善行;说了你的善行,也可以帮助其他众生发起善心,所以多少也可以得到一些辩才。因为这样的缘故,未来世你同样也能得到寿命长远、色身有力气、身心安乐、辩才无碍等福德。所以 世尊特别交代我们布施时应该要具足这五个法。
各位菩萨!从以上所说布施五法的内涵和果报,我们就知道故事中的老佣人,她具足了至心施、自手施、信心施、时节施和如法财施等五种布施,所以才有往后多劫得以生天享福;乃至回到人间时,转生为男子出家修道,最后成为辟支佛的殊胜果报。因此 佛所开示有关布施的道理,是真实不虚,也是一切菩萨行者所应当信受奉行、全力以赴的!
因为时间的关系,就为您说到这里,非常谢谢您的收看!
祝福您色身康泰,学法无碍,早证菩提!
阿弥陀佛!(张正圜老师)
本文标签:供养(49)
本文关键字:老妪,清净,供养,
- 上一篇:第64集-月光王
- 下一篇:第62集-尊者降龙记
推荐文章
阅读排行
讲座文稿
-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
- 活在当下,并非心性无见
- 佛藏经卷第一
- 佛藏经卷第二
- 佛藏经卷第三
- 佛藏经卷第四
-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
- 佛说解节经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
-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
-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
- 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
- 解深密经卷第一
- 解深密经卷第二
- 解深密经卷第三
- 解深密经卷第四
- 解深密经卷第五
- 无明罗刹集
-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
-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
- 供佛的细节
- 《心经》解读
- 《心经》所说的心是什么?
-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
- 《心经》概说
- 三福净业之“深信因果”
- 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......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讲什么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关于搭衣
-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
-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
-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
- 戒能遮除烦恼
- 戒有几种?
- 僧伽有几种?云何为坏僧?
- 持咒有用吗?
-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
- 修学佛道“信”很重要!--三资粮之“信”资
-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--平实导师法语
- 亲见自住弥陀
- 「一句佛号概括事理」的真正意涵
- 声闻、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
- 什么是佛
- 如来行一切行、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:继承、婚姻或自己努力
- 正说无余涅槃
-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?
- 《成佛之道》简介
- 仰望佛陀
- 菩萨---当满足信位,入初住位修学,快速增
-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,到底有何关联?
-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
- 心解脱与慧解脱
-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——开悟须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定慧知见
- 定的正受
- “有情无情同圆种智”一语乃方便说法,非真
-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
-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
-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大乘法中的善根
- 何谓“五浊”?
-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
- 八解脱(九证法)
- 见惑与思惑
- 戒有几种?
-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,当须先求见道
- 证初果的观行
- “空”有两个含意
- 菩萨之四果
- 欝头蓝弗——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
-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
- 何谓自利利他?
- 度众的善巧方便
- 真正的菩萨行
- 菩萨初果——须陀洹
- 菩萨二果——斯陀含
- 菩萨三果——阿那含
- 菩萨四果——阿罗汉
-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
- 如何修证解脱道
-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
- 皈依后的正行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
- 如何修证四果
-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
- 如何修证初果
- 菩萨种性的义涵?如何发起、乃至圆满菩萨种
-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
- 修苦圣谛断我见
- 禅宗“开悟”究竟是怎么回事?
-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
- 你能管住自己吗?
- 烦恼的真正原因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种福田
-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,算不算布施?
-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!
- 三资粮之“愿”
- 定的正受
- 略说『功德』与『福德』之义涵
-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?
- 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乃至菩萨的悲心,都只是
- 定力、定境、定相的差別
-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
-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---“疾得成
- “自觉觉他”时“得无违拒”,才是真正的无
-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?
-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
- “知见立知”与“观行”的差异
- 妄想因何而生?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?
- 如来藏本来具足,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
-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?是否罪性本空?
-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?
-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声闻、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?
-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?
-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
-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
-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?
-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十回向位的修行
-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
- 灵魂是不灭的吗?
-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?
- 《楞严经》中「情」、「想」什么是意思?
- 三贤位的修行,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
- 目录 引言:缘起与五个题目
- 第一章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第一节 永嘉大师
- 第一章 第二节《证道歌》与般若中观之关系
-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
-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“禅
-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
-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
-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
-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.
-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.
-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
-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
-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
-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
-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,必须注意之事项
- 现场即时问答
- 跋: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--陀罗尼
-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
-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
-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
-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
- 如来有所说法耶?
-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
-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:如来藏
- 大慧禅师之心性
- 离念灵知之非
- 似即似,是则不是
-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
- 悟的六种表象
-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---永嘉大师
- 眼见佛性
- 言语道断、心行处灭的真心
- 禅宗历代传法偈
-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
-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
-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,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
- 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真义
-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
-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
-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
- 何谓一心不乱?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?
-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如何讲助念的法
- 无相拜佛心得
- 无相拜佛、念佛,真好!
- 【般若信箱】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
- 确保您的权益-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
- 通过无相念佛,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!
-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
- 行六事法,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
- 如何看待《西藏生死书》里面的内容?
-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--信愿行
- 念佛就能往生,何需受五戒、修十善?
-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
-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孝养父母、奉事师
- 三资粮之信、愿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受持三归”
- 三资粮之行:三福净业之“具足众戒,不犯威
- 关于种福田
-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
- 时间的故事
-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,成就阿罗汉果
- 鬼神干扰母子,诵念《正觉总持咒》安宅得救
-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
-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?
-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?
-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
- 《心经》到底在说什么?
- 年轻人,二十四孝,你知道几孝?
-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?
-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?
-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,其实是我自己
-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?
- 节约不贪,则可延寿;奢侈过求,受尽则终
-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
-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?
- 制约与习气
-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
-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,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